“欧洲的实践证明,一套完整的市场化机制是最高效的资源配置方式。”9月26日,国际燃气联盟(IGU)主席李雅兰在北京举行的2024天然气产业发展大会上分享了欧洲能源政策和实践带来的启示。
对欧洲能源政策的反思
俄乌冲突之后,欧洲一度遇到了严重的能源危机。对于过往的欧洲能源政策,李雅兰认为需要进一步反思,吸取三点教训。
一是走极端的气候变化之路并采取激进而不切实际的能源转型措施。
“在欧洲,能源转型成为唯一正确的政治标签,不考虑可行性、可负担性和安全性。”李雅兰表示,在欧洲,一谈到气候变化,就像谈论宗教,神圣不可侵犯;固执地认为必须支持应对气候变化的各种政策,不能有任何的质疑,而且措施越极端越好。
在没有可行的替代方案时,欧洲很多国家关闭核电站,关闭燃煤电厂,甚至不允许新建燃气电厂。欧洲投资银行早在2019年初就颁布了能源投资政策规定:自2021年底开始停止给不加CCS(碳捕捉与封存)的化石能源项目贷款。
二是对能源安全重视不够。
俄乌冲突前,欧盟一直认为欧洲的能源安全是理所应当的,从未在能源安全方面进行过认真研究。事实证明,供应安全并不总是存在的。
三是宁可自己受冻,也要追随他国进行“自残式”的制裁。
“很多欧洲人把能源危机归咎于俄罗斯把天然气武器化,但实际是欧洲人自己决定不买俄罗斯的油气。”李雅兰说,美国切断了欧洲与俄罗斯之间紧密的能源联系,也就切断了俄罗斯与欧洲的经济往来和互存关系。
俄罗斯的管道气和LNG被排除在欧洲市场之外,随后,美国的LNG大举进军欧洲。
“大家有一句玩笑话,欧洲从依赖俄罗斯的天然气变成依赖美国的天然气。这样可靠吗?”李雅兰说,今年年初,美国政府发布了禁止审批新的LNG出口项目的决定,欧洲和日本对这个禁令反应最为强烈。
欧洲应对能源危机的能力值得借鉴
既往的能源政策使得欧洲遭遇了严重的能源危机。但欧洲通过市场化机制应对能源危机的措施和能力值得我国业界借鉴。
首先,充足和更灵活的储气能力是应对波动性的关键。
“可靠的、充足的能源储备是应对不确定性和极端天气挑战的不二选择。”李雅兰介绍,欧盟已建成地下储气库的工作气量达1000多亿立方米/年(不包括LNG储气),占其天然气年消费量的24%。同时,欧盟拥有大量的LNG接收站作为储气设施。
在俄乌冲突前,LNG接收站利用率普遍较低。在俄乌冲突后,欧洲决定减少俄罗斯的管道气使用量,转为购买美国的LNG。
“之所以敢这样决策,是因为欧洲有富裕的LNG接卸能力。”李雅兰表示。
其次,互联互通的天然气管网对保障能源安全至关重要。
欧洲国家天然气基础设施完善,大部分国家之间的天然气管网纵横交错,实现了互联互通。这些管网也把欧洲的储气设施串联起来,这是应对能源危机的硬件条件。
更为关键的是,市场定价和运作良好的全球燃气市场。
欧洲天然气发展起步早,基础设施完善,各种配套的政策工具、金融工具比较完善,因此,能够形成“气气竞争为主”的定价模式。
李雅兰表示,市场机制能够对供求关系的变化做出快速反应。当危机来临时,大量的现货LNG通过市场机制被迅速吸引到欧洲,以解燃眉之急。欧洲虽然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但保障了基本的能源供应。
对我国天然气市场发展的多重启示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李雅兰认为,欧洲能源政策带来的教训以及其应对能源危机的做法,给我国天然气市场发展带来多重启示。
启示一:持续提升我国天然气资源多元化水平。
李雅兰认为,我国要加大国内天然气的勘探开发力度,增加国产气产量,同时增加进口气多元化的水平。既要管道气进口多元化,也要LNG进口多元化。
启示二:持续推动更具韧性的天然气管网系统建设。
“天然气管网的互联互通水平和储气能力是整个系统韧性的体现。”李雅兰说。
从管网来看,我国天然气基础设施水平还不高。欧洲(不含俄罗斯)天然气消费量与我国相当,其天然气长输管线为24万公里,是我国的两倍多。
从储气设施来看,2018年以来,我国储气能力有了很大提高。截至2023年底,国内已建成地下储气库(群)33座,实际调峰能力230亿立方米,但总体储气能力仍偏低。欧盟地下储气能力是我国的4倍多。
启示三:持续挖掘全国“一张网”的潜力。
李雅兰认为,国家管网集团成立后,我国管网建设速度大幅提升,成为连接上下游的桥梁和纽带,给上、下游企业互换资源、协调气源创造了有利的条件,要继续挖掘潜力。比如,国家管网推出的“管网通”“峰谷通”“一站通”“气液通”等很多创新服务产品,为客户解决资源时空不平衡、相态变化等问题。
启示四:持续推动我国燃气市场化价格机制改革。
李雅兰认为,市场的商品化和全球化可以增强互通有无,这是强化能源安全的关键。
“价格问题是我们市场化改革的堵点。”李雅兰表示,我国天然气有价格联动机制,但由于管理主体不同、站位不同,在落实的时候往往不到位或者不执行,这个问题需要各方共同呼吁。
换个角度看中国天然气市场的潜力
中国天然气发展潜力巨大。按照有约束条件的预测,2030年我国天然气消费量为5000亿立方米,2040年为6500亿立方米。
对于天然气消费规模的预测,李雅兰提供了另一种观察角度。
李雅兰认为,我国能源结构中煤炭占比约55%,如果用可再生能源替代20%的煤炭,用天然气替代10%的煤炭,我国天然气需求至少是8000亿立方米。如果达到美国总用气规模相当的水平,我国年用气量大约是1万亿立方米。如果天然气在能源结构中达到23.2%的世界平均水平,我国年用气量大约为1.1万亿立方米。
对于此次会议的主办方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李雅兰提出新的期待。
李雅兰表示,自成立以来,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对推动我国天然气发展和市场化改革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燃气行业的影响力持续提高。希望交易中心提供更多市场化交易工具,进一步提升价格指数的权威性和影响力;同时,发挥好平台作用,加强与产业链上、中、下游紧密合作,推动企业更多地用市场化的方式进行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