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国家管网集团市场部副总监王保群发表主旨演讲(蒋文 摄)
9月18日,由中国经济信息社与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联合主办的“2025年天然气产业发展大会(秋季)”在北京举行。会上,国家管网集团市场部副总监王保群发表题为《国家管网集团天然气管网平衡管理实施细则(试行)条款解读》的主旨演讲,王保群表示,管网平衡气量交易将助推天然气市场价格机制的形成。
王保群首先介绍了欧盟管网管理的成熟经验。欧盟自2009年起逐步构建了一套完整的管网管理制度体系,包括管网平衡制度、服务收费制度、容量分配机制、数据传输制度、信息公开工作指南以及合同拥塞管理指南。这些制度相互嵌套,共同确保了管网的安全平稳运行、服务的公平高效分配以及市场的流动性。欧盟的平衡管理规则以确保管网运行安全为首要目标,通过市场化交易提升资源分配效率,并利用高频次的数据发布和灵活的交易机制实现动态平衡。
随后,王保群解读了国家管网集团在充分征求采纳行业意见基础上形成的天然气平衡管理实施细则。该细则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的《天然气管网设施运行调度与应急保供管理办法(试行)》制定,明确了托运商、国家管网集团和社会交易机构的三方职责:托运商承担自身平衡主体责任,有权获取信息并采取变更或交易措施;国家管网集团负责管网系统安全、信息发布和交易交割服务;由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等交易机构提供平台支持。国家管网集团根据管网整体不平衡超限气量情况,按先商业平衡后物理平衡的顺序实施措施,以保障管网整体平衡。
最后,王保群强调,天然气管网平衡管理实施细则主要功能是保障管网设施安全平稳运行。此外,管网平衡气量交易还可助推天然气市场价格机制的形成。国际经验表明,管网平衡机制最初是为解决管道内天然气交易和计量问题而设立,随后逐步扩展至现货、期货交易,最终形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价格指数。中国具备类似条件:硬件上已实现“全国一张网”,软件上初步形成了管网独立、交易中心支持等基础框架,政策环境也逐步完善。未来,通过国家管网集团、石油天然气交易平台和期货交易所的协作,以天然气管网平衡气量交易为契机,打通市场化商品气量交易流程,逐步形成反映国内供需关系、由市场决定的天然气价格机制。
本次会议在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天然气销售分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天然气分公司、中海石油气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国家石油天然气管网集团有限公司市场部、上海中远海运液化天然气投资有限公司等单位的支持下,吸引了来自政府部门、行业协会、国内外能源企业、研究机构的专家及代表三百余人。会议聚焦“十五五”期间天然气市场形势展望、城市燃气行业转型、管网平衡管理、气电协同发展、生物天然气绿色核证、国际油气供需形势及贸易体系等热点议题,助力企业把握全球市场动态,促进天然气产业链上下游协作,推动天然气在新型能源体系中发挥更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