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最新资讯  > 行业资讯
中国该如何构建自己的油气价格指数体系? 时间:2020-04-10 18:06:18 来源:电力大数据 作者:张振兴
中国该如何构建自己的油气价格指数体系?


2020年,国际油气市场波动,沙特与俄罗斯油气减产谈判失败,沙特蓄意打击俄罗斯,国际油气价格大幅下滑。2020年3月30日,WTI原油跌破20美元,一度触达19.92美元/桶新低点。本就疲软的俄罗斯经济更加雪上加霜。

国际油气价格之战是被政治、金融、市场综合因素裹挟的斗争,油气价格国际话语权是参与各方争夺的焦点。美国WTI原油、北海布伦特原油、中东迪拜原油三大价格指数对全球油气市场走势有着举重轻重的作用。依托三大指数,美国、西欧、中东三方基本控制国际油气定价权。虽然俄罗斯是全球第三大产油国,由于缺少国际油气定价话语权,在博弈中屡屡面临被动局面。

此次国家油气价格战给我们巨大的启示。我们该如何看待当前国际三大油气价格指数?中国该如何构建自己的油气价格指数体系?我们又该如何处理与国际三大油气价格指数的关系?对此,中电传媒数据研发中心与中石油昆仑燃气有限公司原副总经理姜银涛、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研发部高级主管陈茹怡、分析师韩荣展开讨论,以新的视角审视本轮国际油价战争,并探讨未来我国油气价格指数发展路径。

为什么俄罗斯在历次油价战争中屡屡受挫

问:国际油气价格大幅度跳水,源于沙特与俄罗斯减产协议谈判失败,俄罗斯作为全球第三大产油国,在国际油气市场地位举足轻重,为什么在油气定价权上相对弱势,原因是什么?

答:俄罗斯在国际石油市场的地位确实是举足轻重,但在油气定价权上却相对弱势,并不是俄国不想,其实作为以能源为国民经济支柱的大国,俄罗斯一直致力于获得原油定价权,从力推俄罗斯原油基准价开始,到原油支付结算货币去美元化,一直在努力但没有取得预期效果。

究其原因,首先是国际社会是否接受的问题,俄罗斯推出过自己的基准油价,但并不受全球最重要的进口国如日本、韩国、欧洲等国的认可,换言之在油气买卖时大多数国家都没有接受以此为依据进行合同谈判,因为此前一直是买方市场而不是俄罗斯主导的卖方市场。

其次,金融货币问题,俄罗斯金融实力没有欧美强,尤其是卢布汇率不稳定,没有推广大宗贸易以俄罗斯本币结算。在以美元结算石油的前提下,谁控制了结算货币谁就能影响到油价,比如美国政府退出量化宽松政策和降息就会影响到美元汇率涨跌,美元汇率和国际原油价格直接是互动影响关系。卢布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的影响力无法强力支撑其获取国际油价定价权。

最后,没有形成强有力的合力,作为定价权的第一步,俄政府早在2010年3月就曾尝试让所有原油交易进入统一的交易所,形成规模效应来增加谈判的砝码以获取定价权,但是最终还是没有做成。俄罗斯天然气工业石油公司(GazpromNeft)、卢克石油公司(Lukoil)、俄罗斯石油公司(Rosneft)、苏尔古特油气公司(Surgutneftegas)、鞑靼石油公司(Tatneft)、秋明-BP公司(THK-BP)等公司各卖各的油,各自为战。

问:争夺国际油气定价权,三大国际油气价格指数就是美国、欧洲、中东各自拥有的最有利工具,缺少国际影响力的油气价格指数对我国有哪些不利影响?

答:目前,我国进口原油通常参考国际三大油市场,即欧洲Brent、美国WTI和中东的迪拜原油市场。进口LNG又通常和日本的JCC价格挂钩,部分LNG现货开始与JKM的价格指数挂钩,这些价格基准均是来自国际市场,不能完全反映出国内市场的供需情况。我国的国际油气价格指数的缺失不利于市场信息的公开、透明和减少信息不对称的现象,同时也不利于我国的油气贸易企业利用金融工具在国内进行投资和对冲风险。

中国是世界最大能源进口国,石油、天然气进口量世界第一,最不利的影响就是“亚洲溢价”的存在,当中国采购时有可能国际抄家推高油气价格指数,当中国采购完国际油气价格指数马上下跌。全球65%以上的原油现货挂钩布伦特指数定价,但众所周知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本身也容易被操纵,而灵活的贴水政策更是很难掌握。

亚洲溢价(Asian Premium)是某些石油输出国对出口到不同地区的相同原油采用不同的计价公式,从而造成亚洲地区的石油进口国要比欧美国家支付较高的原油价格。在中国进口越来越多的石油、天然气大背景下,“亚洲溢价”对我国的不利影响也越来越大。

问:在您看来,我国构建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油气价格指数的优势和劣势在哪里?

答:我国构建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油气价格指数优势在于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我国进口油气的规模大。根据海关总署的数据显示,我国在2019年天然气进口总量9697万吨,进口原油突破5亿吨,油气进口量均为全球第一;其二,我国油气供应主体多、来源广泛。与日韩相比,我们有自己国产的石油和天然气,不完全依赖于进口。据不完全统计,我国自产原油约占消费总量的30%,自产天然气约占消费总量的60%;其三,基础设施相对完善。我国油气的进口通道不完全依赖于海上的船货,还有中亚、中缅和中俄等管道作为油气供应的通道;其四,我国油气领域的市场化改革正在加速。油气管网的公平开放,将会使更多的企业参与到油气行业领域中来。

与此同时,我国油气改革在加速推进的过程中,很多领域还未完全到位,需要从国际引入更多的上游企业参与到国内市场,增加竞争。另外,虽然近年来我国金融市场的改革取得了一定成绩,但需要更进一步的开放,增加对油气产业链的支持力度。

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中国油气价格指数

问:构建油气价格指数需要协调各方力量,包括政府、行业、企业等各个层面。在您看来,构建中国油气价格指数难点在哪里?市场政府、行业、企业参与方应该如何定位并发挥自己的作用?

答:构建油气价格指数的难点在于我国油气领域的市场化程度正在加快,但有待进一步提高,基础设施的开放程度仍然不够充分,尚未形成多供应主体的市场结构。现在的线上交易规模还需要进一步扩大,将更多在线下进行的油气交易向线上转移,增强整个市场的公平性及透明度。另外,我国目前现存和在建的石油和天然气的交易场所较多,这将会使得油气的交易不集中,很难形成规模优势,难以形成权威、公允的中国市场价格指数。

问:构建国际影响力的油气价格指数,您对能源行业决策层有怎样的建议?

答:中国油气价格指数是建立在以人民币为计价单位基础上的,构建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油气价格指数先要推广人民币国际化,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原院长黄晓勇老师在其著作《天然气人民币》一书中作了阐述:东亚天然气进口与石油挂钩的定价方式(JCC日本原油综合指数),已不能全面反映天然气自身供求关系,东北亚地区已对这一定价模式已经产生了强烈质疑,并呼吁改变现有定价机制,缓解和消除(石油)天然气“亚洲溢价”的现状。

世界十大石油进口国亚洲占了4个,世界十大天然气进口国亚洲也占了4个,亚洲国家油气进口规模、体量、金额能顶半边天,所以中国宜与这些亚洲国家进行有效沟通,建议亚洲国家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中国油气价格指数,先中国、后亚洲、再世界,逐步、分层次、全方位的构建中国油气价格指数国际影响力。

问:2019年10月17日,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发布天然气进口价格指数。该指数对国际天然气定价产生怎样的影响?这对构建中国油气价格指数有着怎样的参考?

答:2019年10月16日,由海关总署全球贸易监测分析中心和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共同研发的中国LNG综合进口到岸价格在上海正式发布。这是我国首次发布天然气进口价格指数,将为我国LNG进口贸易提供定价参考。进口LNG到岸价格指数以进口量来确定权重,将我国各个海关关口的LNG清关价格取加权平均得到的价格指数,每周三发布上一周的LNG综合进口到岸价格,是真实的进口到岸价格而非估价,它真实的反映出了我国LNG综合进口采购成本。这样的一个价格指数对市场有着多重意义,其一,它可以为我国企业在国际采购LNG的过程中起到一定的借鉴意义;其二,它可以为我国企业在销售和采购LNG过程中提供重要的定价参考;其三,进一步减少信息不对称带来的市场乱象,可以让我国企业和个人在进行LNG的相关业务中有价可依、有价可循。

去年,我们也联合海关总署全球价格检测中心发布了进口原油到岸价格,按照原油品质发布轻质、中质、重质三个价格指数,对我国各个海关关口的原油清关价格取加权平均得到的价格指数。与国际上的原油价格指数相比,它可以反映出我国企业采购原油的真实成本,是国内成品油炼油毛利评价的重要基准,是国内成品油及相关化工产品销售价格的定价基准。同时,它可以增加国内市场信息的透明度,对国内市场的健康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