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最新资讯  > 行业资讯
城燃安全知多少?中国城市燃气协会首次发布事故统计报告 时间:2020-04-21 18:18:51 来源:中国城市燃气协会安全管理工作委员会 作者:中国城市燃气协会

前言

为减少燃气安全隐患、有效降低燃气事故发生率,我们收集媒体报道和其他渠道的燃气事故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燃气事故发生原因,提出解决措施,防止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特组织编写了《全国燃气事故统计分析报告》。中国城市燃气协会安全管理工作委员会委托《中国燃气安全》杂志社、燃气安全与服务微信公众号收集燃气事故社会信息,做具体编写工作。

《全国燃气事故统计分析报告》将每季度发布一次。该报告虽不能覆盖国内所有的燃气事故,但通过对已知数据进行的归纳总结,在一定程度上仍可以客观地反映燃气事故发生的频率趋势、分布情况和风险因素等规律,由专家进行分析总结以供相关政府部门、行业协会、研究院、城镇燃气经营企业、安全工作者参考借鉴。

2020年4月是第一次组织编写和发布该报告,《全国燃气事故统计分析报告》还有待逐步完善。“集众智可定良策,合众力必兴安全伟业”,在此我们期盼收到各部门、各单位、各燃气企业以及专家学者提供更多信息、意见和建议。特别感谢各省、市城市燃气协会和会员单位对本季度报告所提供帮助支持,感谢各位同行、专家给予的大力支持。

一、总体情况

1.1 全国燃气规模现状和事故情况总体概述

根据相关部门统计,截止2018年全国城镇燃气管网总长度为864110公里,全国城镇燃气总用气户数24015.61万户,其中天然气用气户数17665.64万户,内含天然气居民用户16968.45万户,液化石油气用气户数5990.46万户,内含液化石油气居民用户5584.47万户。

2020年第一季度(1月1日至3月31日),收集到的全国(不含港澳台)燃气事故数量共计87起,按照事故类型划分:居民用户事故62起,工商用户事故8起,管网事故11起,场站事故2起,运输事故4起;按照气源种类划分:天然气事故34起,液化石油气事故49起,人工煤气事故2起,气源待核实事故2起(图1)。


图1 2020年一季度不同气源事故数量占比图

这些事故共造成14人死亡、51人受伤,分布在全国21个省份、69个城市(图2)。

图2 2020年一季度全国燃气事故新闻数量及伤亡按省情况分布图

1.2 天然气事故情况概述

2020年第一季度的所有事故中,天然气事故34起,其中居民用户事故21起,工商用户事故1起,管网事故9起,运输事故3起,共造成3人死亡、15人受伤(图3)。

图3 天然气事故分类数量图

1.3 液化石油气事故情况概述

2020年第一季度的所有事故中,液化石油气事故49起,其中居民用户事故40起,工商用户事故6起,场站事故2起,运输事故1起,共造成11人死亡、33人受伤(图4)。

图4 液化石油气事故分类数量图

1.4 总体情况分析

本季度事故总量无论与过去三年同比还是2019年四季度环比都呈大幅下降的趋势。根据调研与分析所得,事故数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两点:

一、受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影响。2020年一季度,国内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纷纷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Ⅰ级响应,多数餐饮用户和部分工商用户处于停业状态,用气量在大幅降低的同时也大大降低了用气风险;市政工程的停工减轻了对埋地管网设施的威胁;居民用户居家隔离期间保持着较高的燃气使用率,从而能够及时发现隐患、排除风险;同时,全国各城镇燃气企业在此期间实施了“战疫情保供气”的举措,保持了行业服务与安全的平稳态势。这些客观的因素加上积极的防范措施使燃气事故率明显减少。

二、本质燃气安全产品的应用。纵观近年来用户事故情况,最突出的因素仍然是与灶具连接软管及减压阀等相关附件的应用问题。通过调研发现,管道燃气自闭阀、燃气用具连接用不锈钢波纹软管、燃气用具连接用金属包覆软管等燃气安全产品销量逐年上升,其推广应用提高了户内燃气本质安全水平,有效地降低了用户事故的发生率。

二、事故数据及分析

2.1 按照时间统计及同比数据

2.1.1 一季度事故及伤亡数量对比

2020年一季度燃气事故87起,未有较大及以上燃气事故。同比2019年一季度的159起减少74起(图5),环比2019年四季度的138起减少53起(图6)。最近三年第一季度燃气事故及伤亡人员数量的数据同比、环比情况(表1):

图5 2020年一季度事故及伤亡数量同比趋势图

图6 2020年一季度事故及伤亡数量环比趋势图

图解:本图表是按时间分布的复合柱状折线图,左纵轴表示事故数量轴,右纵轴表示人员伤亡数量,横轴表示时间。其中事故数量趋势用蓝色线表示,天然气、液化石油气事故数量分别用蓝色、绿色柱状图表示,人员伤亡数量分别用黄色、红色折线图表示,其中天然气、液化石油气数量的高度之和应约等于事故数量线(本图不含人工煤气和气源待核实的事故数量)。

表1 2020年一季度事故及伤亡数量同比/环比数据表

注:表中天然气事故数量中不含场站及运输事故。NG表示天然气,LPG表示液化石油气。

2.1.2 月度事故及伤亡数量对比

截止到2020年3月31日,最近12个月内平均每月发生燃气事故54.08起,死亡3.75人,受伤37.92人。其中平均每月发生天然气事故25.08起,液化石油气事故28.25起。1月、2月、3月燃气事故及伤亡人员数量的环比、同比数据如下图表:

图7 2020年一季度(月度)事故及伤亡数量环比趋势图

表2 2020年一季度(月度)事故及伤亡数量环比数据表

注:表中天然气事故数量中不含场站及运输事故。NG表示天然气,LPG表示液化石油气。

图8 2020年一季度(月度)事故及伤亡数量同比趋势图

值得注意的是,2017年春节休息日是1月27日至2月2日,2018年春节休息日是2月15日至2月21日,2019年春节休息日是2月4日至2月10日,2020年春节休息日是1月24日至1月31日,即春节所在月也是每年第一季度中燃气事故数量最少的月份。因此从宏观上,燃气事故数量与春节假日有关,即节假日影响了用户行为,从而减少了用户燃气事故率。

表3 2020年一季度(月度)事故及伤亡数量同比数据表

注:表中天然气事故数量中不含场站及运输事故。NG表示天然气,LPG表示液化石油气。

2.1.3 用户事故24小时发生时间分布

2020年第一季度中,用户事故与小时时段相关性较大,其分布图如下:

图9 2020年一季度用户事故24小时发生时间分布图

由24小时事故发生分布图可知,每日上午7:00至9:00,下午18:00至20:00是事故的高发期,这两个时段都是居民的烹饪就餐时间,同时在疫情期间,居民用气高峰与过往相比偏差明显,可能与一些居民居家期间在日间只安排两餐有关,说明事故高发时段与炊事活动是密切相关的。

表4 2020年一季度小时时段燃气事故数据表

2.2 按照地区统计的事故及伤亡数量分布情况

2.2.1 事故数量的省市分布情况

2020年一季度收集到全国21个省(含直辖市、自治区)、69个城市发生的燃气事故(表5)。其中主要的省份为广东17起、江苏10起、广西7起、四川6起、河北5起,河南5起;主要的城市为云浮6起、呼和浩特4起、郑州3起、扬州3起、柳州3起。

图10 燃气事故数量地市分布图

广东总计17起事故,其中天然气用户事故2起,液化石油气用户事故13起,液化石油气场站事故1起,气源待核实1起。

江苏总计10起事故,其中天然气用户事故2起,液化石油气用户事故8起。

广西总计7起事故,其中天然气用户事故2起,液化石油气用户事故5起。

四川总计6起事故,其中天然气管网事故1起,天然气用户事故1起,天然气运输事故1起,人工煤气管网事故1起,液化石油气用户事故1起,气源待核实1起。

河北总计5起事故,其中天然气管网事故2起,天然气用户事故3起。

河南总计5起事故,其中天然气管网事故3起,天然气用户事故1起,天然气运输事故1起。

表5 全国各省份燃气事故及伤亡人员数量数据表

注:本表所列事故数量不含人工煤气事故及气源待核实事故数量。

2.2.2 人员伤亡数量的省市分布情况

2020年第一季度的所有事故中,国内各个城市的人员伤亡数量及分布情况如下图和下表所示:

图11 全国各地市燃气事故伤亡人员数量分布图

表6 全国各地市燃气事故及伤亡人员数量数据表

注:本表依次按照事故数量、死亡人员数量及人员受伤数量的优先级顺序降序排列。

2.3 按照气源种类统计的事故分布情况

2.3.1 天然气事故分类情况

本季度34起天然气事故中,按照事故类型可分为用户事故22起,管网事故9起,运输事故3起。其中用户事故中居民用户事故21起,工商用户事故1起。

图12 天然气事故分类数量图

2.3.2 液化石油气事故分类情况

本季度49起液化石油气事故中,有46起用户事故,其中居民用户事故40起,工商用户事故6起,场站事故2起,运输事故1起。

图13 液化石油气事故分类数量图

气源分析小结:

根据相关部门统计,截止2018年全国天然气用户总数为17665.64万户,液化石油气用户总数为5990.46万户。最近12个月环比事故数据,相比于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的事故比例明显高于天然气。主要原因有如下两点:

1.用户地域分布区别较大,经济发达的地区和城市,其管道天然气的普及率高,安全意识高与科普宣传广;而液化石油气在城乡结合部,尤其是村镇占比高,同时液化石油气用户安全意识薄弱、普遍缺乏用气安全知识;农村燃气具市场假冒伪劣产品较多;

2.液化石油气经营企业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经营市场化之后,民营及小微企业多,燃气公司主体责任落实参差不齐,对用户安全检查不足或缺失;目前供应市场的液化石油气气质虽明显好转,但以前掺杂二甲醚造成橡胶密封件腐蚀等后遗症仍然存在;灶具连接钢瓶不严密、使用不符合国家标准的或超期使用灶具、调压器、连接软管等因素造成液化石油气用户事故比例偏高。

三、事故原因分析

3.1 管道燃气用户事故原因分析

22起管道燃气用户事故全部为天然气用户事故,其中经核实明确了燃气泄漏原因的有16起,另外6起事故原因待核实。

表7 管道燃气用户事故原因统计

由上表可知,本季度已知的管道燃气用户事故原因包括:软管问题(老化破损、脱落、连接不符合要求、动物咬噬)、燃气管网泄漏进入室内、违规检修(入户维修过程中导致泄漏爆炸)、自杀、用户私自改装造成室内管道泄漏等。其中,灶具连接软管问题导致燃气泄漏8起,占事故总数的36%。应推动自闭阀、燃气用具连接用不锈钢波纹软管、燃气用具连接用金属包覆软管的应用,从而提高用户本质安全水平。这些工作仍需要政府和燃气经营企业共同不懈地努力。

本季度发生了一起由企业维修工上门入户作业违章操作导致的事故,给我们每一个企业敲了警钟,一定要确保员工真实掌握职业技能,确保操作、检修规程或作业指导书符合CJJ51-2016《城镇燃气设施运行、维护和抢修安全技术规程》、GB/T 28885《燃气服务导则》等的安全要求,认真执行,规范服务,以及有效地开展用户安全用气宣传、完善入户安检单、入户安检活动,制定落实户内隐患治理方案等,不断提高行业的安全管理水平。

由于管道人工煤气在运营方面与管道天然气有很大的相似性,且规模在不断缩小,事故数量占比很小,因此不将其单独进行分析。

3.2 液化石油气用户事故原因分析

49起液化石油气用户事故中有21起完成了燃气泄漏原因核实,其余28起事故原因待核实。

表8 液化石油气用户事故原因统计

本季度已知的液化石油气用户事故原因包括:软管老化破损或连接松动、调压器连接不当、调压器(或瓶阀)老化泄漏、使用热水器引发的一氧化碳中毒、以及违规操作和灶具不带熄火保护,其中软管老化破损导致泄漏事故6起,是最高发的原因。从气瓶至燃具的系统是否完好,是保证安全用气的关键。

本季度使用液化石油气热水器引发的一氧化碳中毒事故也很突出。据统计有四起是使用液化石油气热水器引发的一氧化碳中毒事故,造成4人死亡、2人受伤。燃气企业应继续加大安全用气常识宣传力度,禁止使用直排式热水器、超期热水器,确保燃气热水器用气环境、通风条件、安装符合CJJ12《家用燃气快速热水器安装验收规程》的规定。

从气瓶至燃具这一段管路易产生隐患,主要原因如下:

1.瓶装液化石油气换瓶时频繁拆装各连接附件,存在连接不到位、密封老化失效等隐患问题,因此用户应更加重视用气安全,尤其要经常查验软管、密封圈等橡胶材料是否存在老化失效、连接漏气等现象,保证密封完好,及时更新老化破损器件;

2.用户使用超期、不合格钢瓶,使用无熄火保护装置的灶具、不符合国家标准的调压器和软管,超期使用燃气燃烧器具和软管等用户端事故隐患的存在,原因是入户安检、整改多有缺失,液化石油气的瓶阀、调压器、燃气具产品销售市场鱼龙混杂。所以行业应把持续推动建立本质安全的用户用气条件当作一个战略目标,大力推广尽快采用国家标准《液化石油气瓶阀》(GB/T7512-2017)带自闭装置的瓶阀、《瓶装液化石油气调压器》(GB35844-2018)带过流切断安全装置的调压器、防护能力更强的金属包覆橡胶软管;对于餐饮用户应加装燃气泄漏报警及联动切断装置,保障安全用气;

3.有些经营企业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由本企业送气工送钢瓶入户这最后一公里还未完全打通,由送气工为用户换瓶连灶、宣传安全用气、检查消除用户隐患等用户安全管理工作未开展。目前用户自行换瓶的现象还大量存在,这是造成事故多发的又一原因。据报道广东云浮市都城镇3月13日至21日九天内发生5起液化石油气居民用户事故。这说明用户端安全工作不到位,后果不堪设想。企业必须按照建城规〔2019〕2号燃气经营许可管理办法第六条的规定,配齐经专业培训考核合格的瓶装燃气送气工等岗位员工和安全管理人员,遵循燃气管理条例等法规标准规定,切实做好企业及用户端安全管理,尽快降低液化气事故的发生率。

3.3 燃气管网事故原因分析

11起燃气管网事故中,经核实有9起明确了燃气泄漏原因,其余2起原因待核实。

表9 管网事故原因统计

本年季度已查明的管网事故原因包括:第三方施工破坏3起,管道腐蚀泄漏2起,阀门松动泄漏2起,PE管三通对接口漏气1起,铸铁管接口泄漏1起。

1.一季度事故中腐蚀泄漏、阀门松动泄漏、管道接口泄漏等都是埋地管道长期运行易发故障,占了一季度管网事故数量的2/3。要减少此类事故的发生,除从源头上保证管材、管件、辅料和施工的质量外,还要增强科技水平和员工技能,提高自查率,做到早发现、早维修,保障管网完好无恙;

2.受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Ⅰ级响应的影响,市政工程停工减少了对燃气管网设施的影响,一季度发生第三方施工破坏事故3起,数量较低。但随着社会恢复正常运行,防范第三方施工破坏事故决不可掉以轻心,仍需要加强员工责任心教育,推动新设备新技术应用,确保科技手段、员工责任心两手抓,促进管网安全运行。

四、近年燃气安全产品销售统计分析

推动本质安全产品的应用是降低燃气事故率的有效措施,产品质量又是安全的保障。而目前进入市场产品的质量参差不齐,低价中标现象突出,出现了劣币驱逐良币的情况,产品的采购方(各级燃气经营单位)为确保质量,主要采用第二方评价的方式,不仅成本高,且由于信息不对称,最终获得的评价结果也有所局限;至于终端用户,更多的只能依靠产品生产企业的广告宣传,对产品的内在品质几乎无从了解。为此,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指导下,中国城市燃气协会、中塑协塑料管道专业委员会同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认证中心协作开展了燃气行业相关产品的自愿性质量认证。

我们统计了获得产品认证企业销售的管道燃气自闭阀、燃气用具连接用不锈钢波纹软管、燃气用具连接用金属包覆软管的数量。从2017年至2019年,本质安全产品的销售数量逐年上升,是整体提升燃气安全水平的重要因素,详细数据见下图和下表:

图14 燃气安全产品销售数量趋势图

表10 近三年燃气安全产品销售统计表

推动本质安全产品的应用结合质量认证是燃气事业安全发展的需要,也是确保燃气安全的有效措施之一。

获得产品质量认证企业名单(规格型号略):

(一)燃气用具连接用金属包覆软管的生产企业:

1.杭州万全金属软管有限公司

2.宁波天鑫金属软管有限公司

3.浙江臻龙能源设备科技有限公司

4.无锡市钱氏功能塑胶有限公司

(二)燃气用具连接用不锈钢波纹管的生产企业:

1.杭州万全金属软管有限公司

2.杭州联发管业科技有限公司

3.宁波天鑫金属软管有限公司

4.杭州恒通金属软管有限公司

5.宁波市安邦管业有限公司

6.浙江臻龙能源设备科技有限公司

7.南京知行管业有限公司

(三)管道燃气自闭阀的生产企业:

陕西大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四)燃气用PE管材管件的生产企业:

1.亚大塑料制品有限公司

2.浙江伟星新型建材股份有限公司

3.浙江高峰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4.上海亚大塑料制品有限公司。

(五)五星服务认证城镇燃气经营企业:

合肥燃气集团有限公司

五、典型案例分析

典型案例分析是根据媒体报道事故信息的分析,并非事故调查结论,仅供参考。

5.1 案例一:违规使用热水器引发一氧化碳中毒事故

事故报道:昨晚某地一对老夫妻家中不幸双双身亡!

3月11日晚6点30分左右,某市某新村一对老年夫妻,疑因一氧化碳中毒被120送往市人民医院急救,经抢救无效死亡。

据了解,平时两位老人独自居住在某新村,3月11日下午6点20分,二儿子下班回家,发现两个老人躺在浴室中,随即拨打120急救电话,将二位老人送往市人民医院。

市人民医院急诊科医师:“两位老人送来的时候神志昏迷,没有自主呼吸,大动脉搏动也消失了,后来做了床边心电图,呈一条直线,宣布两人临床死亡。”

根据亲属反映的情况,市医院初步判断两位老人可能是使用家中老式直排燃气热水器不当,导致一氧化碳中毒。据了解,事发时,老人屋内门窗紧闭。

事故分析

直接原因:经核实,两位老人是使用液化石油气直排燃气热水器通风不良,导致一氧化碳中毒身亡。

国家轻工业局、国家内贸局联合发出“国轻行﹝1999﹞101号”通知,从1999年10月1日起禁止生产、2000年5月1日起禁止销售浴用直排式燃气热水器。该通知颁布实施至今已有20年,但仍有用户使用直排式燃气热水器。除此起事故外,一季度已知还发生了3起与液化石油气热水器相关事故,其中1月20日一起身亡两人、2月4日、2月10日各有一名小孩在洗浴时中毒。另有两起事故:一起为2月11日使用热水器洗浴中毒三人的事故,气源种类待核查;另一起为2月11日一液化石油气用户室内父女两人中毒窒息,发现时已身亡两天,这起事故是否与热水器(安装有热水器)相关待核查。这6起事故可能都是违规使用液化石油气热水器而中毒窒息事故,伤亡惨重令人触目惊心。本世纪初各地燃气公司曾大力排查治理直排式热水器问题,但至今还未绝迹,甚至在液化石油气用户中会更多些,这是人命关天的大事,对此千万不可轻视,一定要查清还有多少用户在使用直排式热水器,并限令至少换新为强排式(家用快速式热水器代号为D)热水器;检查用气环境、通风条件、安装是否符合CJJ12《家用燃气快速热水器安装验收规程》,持续跟踪督促直至用户消除隐患。

液化石油气企业民营及小微企业多,燃气公司主体责任落实参差不齐,对用户管理不足或根本没有开展,一定要解决用户端安全管理落地的问题,企业必须按照建城规〔2019〕2号新燃气经营许可管理办法第六条的规定,配齐经专业培训考核合格的瓶装燃气送气工等岗位员工和安全管理人员,遵循燃气管理条例等法规标准规定切实做好企业及用户端安全管理,政府、行业、企业齐行动,减少、消除户内使用不合格或超使用期燃具,早日彻底解决违规使用禁用热水器等重大隐患。

户内有重大隐患存在,说明安全用气宣传、入户安检等存在缺陷。每一企业必须树牢安全发展理念,完善入户安检单、认真开展入户安检活动,有效进行用户安全用气宣传,切实制定落实户内隐患治理方案等,共同扎实行动,不断提高行业的安全管理水平。

5.2 案例二:复气作业维修工违章操作,引发泄漏燃气闪爆

事故报道:天然气公司工人检修打电话致天然气闪爆,多名住户家中一片狼藉

3月4日18时30分许,某市某小区一住户家中发生天然气闪爆。据某市天然气公司总经理章某称,因燃气灶打不着火,维修工在住户家中检修时连续打火试验,致使空气中天然气浓度过高,由于当时室内没有通风,又接了个电话,发生了天然气闪爆事件,用户厨房玻璃被震毁,家具有损毁情况,初步预估损失在2000元左右。

据事发业主李先生称,3月4日下午,某市天然气公司的维修工人来对各楼天然气进行安全排查,排查完后各业主还是不能正常用气,维修工便入户进行检修。

“晚上6点半左右,我坐在餐桌前,3岁半的小儿子刚跑到我身边,突然一声巨响,一只火球破门而出,情急中我把儿子抱在怀里转过身,但孩子还是有一部分头发被烧焦了。”回忆起当时的情景,李先生惊魂未定,“我因背对着厨房,大部分头发被烧没了,腿上被飞来的门板砸中,已经肿了。”

说起起火原因,李先生称,维修期间工人曾多次到客厅接打电话,闪爆前曾听到厨房里电话响。“工人师傅口罩烧没了,脖子上也烧破了皮,手上被烧伤,后来我们都去了医院,不知他情形如何。”

李先生家的房子是三室两厅,如今每个房间窗户的玻璃都有数块被震碎,窗体变形,挨着厨房的卧室窗框被震掉,防护网也被损坏,受损最严重的是厨房,天花板吊顶的装修板有很多块掉了下来,还有一部分被炸得张开了,厨房门被炸成碎块,飞到了餐厅。

受闪爆影响,同侧的五楼、六楼住房也产生不同程度损坏,五楼有一孕妇感到不适。

事故分析

直接原因:企业维修工在复气作业过程中违章操作导致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并爆炸。

爆炸性气体产生:在未开窗通风厨房连续开关灶具打火不成功,致使空气中天然气浓度过高,厨房内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

点火源:报道中说接听手机,但确切点火源待核实。

事故造成该户门窗、装修等损坏,并波及楼上两户。位于爆炸位置的企业维修工被烧伤,伤势稍重,户主轻伤,加上五楼有一孕妇因受闪爆震动影响感到不适去医院检查,这些治疗费、检查费就不止2000元。总体是一起一般事故,性质是安全生产责任事故。

《城镇燃气设施运行、维护和抢修安全技术规程》(CJJ51-2016)4.7.4规定的“进入室内作业应首先检查有无燃气泄漏。当发现燃气泄漏时,应采取措施降低室内燃气浓度。当确认可燃气体浓度低于爆炸下限的20%时,方可进行检修作业。”

依据《城镇燃气设施运行、维护和抢修安全技术规程》6.6.2“通气作业应按作业方案执行” 。此次事故的发生,说明通气作业方案交底和执行有瑕疵。

此次事故中用户的灶具没有自动熄火保护功能,属于不合格燃气灶具,应给用户发放整改通知书督促其整改。

落实企业安全主体责任,容不得半点马虎大意,一定要确保员工真实掌握职业技能,确保操作、检修规程或作业指导书等符合CJJ51-2016《城镇燃气设施运行、维护和抢修安全技术规程》、GB/T 28885《燃气服务导则》等的安全要求,认真执行,规范服务。安全没有小问题,企业的安全发展是靠每一名员工共同努力做出来的,一个员工都不能少,一个员工成为了短板,安全的堤坝就可能从这个薄弱环节垮掉了。

需要引起重视的是复气作业往往与造成停气的事故有关,使得燃气企业进行风险很高的应急处置和复气作业,在事故调查和处理中应着重考虑。

5.3 案例三:使用不合格灶具,导致液化石油气泄漏

事故报道:一男子酒后忘关闭煤气灶、煤气罐阀门,引发煤气泄漏,险酿大祸!

3月4日晚8时38分,澄月街道A社区第一小区居民袁克率先预警,他在网格微信群上紧急呼叫:“全体小区居民请注意,谁家煤气没关?”。经排查,事发第一小区四栋418房,该住户为一50岁左右单身男子,当晚在家饮酒后,自行清理煤气罐残渣,并倒入自家厕所下水道。在更换新煤气罐时,一时酒劲上来后神志不清,忘记关掉煤气灶、煤气罐两样物件的开关阀门,以致煤气不断泄漏。

事故分析

直接原因:液化石油气泄漏的原因表面上是没关灶具开关和瓶阀,究其真正原因是灶具不合格,存在泄漏或没有自动熄火保护装置或自动熄火保护功能失效。依据2008年5月1日施行的国家标准《家用燃气灶具》(GB16410-2007)规定:灶具的每一个燃烧器均应设有熄火保护装置;又依据《家用燃气燃烧器具安全管理规则》(GB17905-2008)燃气灶具的判废年限应为8年。由此可知:该户使用的燃气灶具即使是在2008年5月1日前购买的,到2016年5月1日已达到报废年限并应更换。依据国家《城镇燃气管理条例》第二十七条:燃气用户应当遵守安全用气规则,使用合格的燃气燃烧器具和气瓶,及时更换国家明令淘汰或者使用年限已届满的燃气燃烧器具、连接管等。

现在市场上、网上购物平台上出售的燃气灶具,其中很多燃气灶具没有自带熄火保护装置,这是不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的,同时也给燃气用户的安全使用带来很大的威胁。

报道中所述:“该住户自行清理煤气罐残渣,并倒入自家厕所下水道”。这样做是违法行为,液化石油气残液中含有大量的易燃易爆气体,会沿着下水道进行扩散,如遇点火源极易引发燃气爆炸,不仅对该户的自身安全构成了威胁,更是对本楼乃至小区的公共安全构成威胁,后果将不堪设想。

有相当多的用户在使用液化石油气完毕后,往往只关闭液化石油气钢瓶上的瓶阀,而不关闭燃气灶具阀门。提示:灶具使用完毕后,务必关闭灶具开关和瓶阀。

再如报道中所述:澄月街道A社区第一小区居民袁克率先预警,他在网格微信群上紧急呼叫:“全体小区居民请注意,谁家煤气没关?”。所幸排查及时,避免了一起燃气事故的发生。这位居民的高度安全意识值得称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