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HS Markit亚太中东天然气凝析液市场研究执行总监,
清华大学流体机械工程学士/硕士,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工程与应用科学博士,
何燕雨。
8月13日,IHS Markit亚太中东天然气凝析液市场研究执行总监何燕雨在由广东油气商会、广东省石油协会主办的2020年第25届中国LPG会议中表示,2019年中国LPG市场基本保持供需平衡状态;未来几年,裂解及PDH等化学品的使用将推动中国LPG消费市场的发展,中国LPG市场因需求量大且多样占据独特地位。
据悉,目前,我国LPG国内消费主要来源于民用、化工以及工业用途,其中民用占比超60%,化工占比超20%,工业占比约10%。
随着中国天然气产业的迅速发展,管道天然气对LPG的替代是不可避免的,特别是在大中城市人口和工业密集度较高的区域,管道天然气的集中供应有一定的优势,因此作为燃料使用的LPG消费量正在逐步萎缩,而作为原料使用的LPG消费量呈现上升态势。
何燕雨表示,近年来,随着丙烯需求量的迅速增长以及PDH产能的不断扩张,国内丙烷的需求量逐年增加,PDH的主要成本便来自于原料丙烷。目前,全球PDH产能约为1320万吨,中国约570万吨,约占全球45%。截至目前,中国共有16个丙烷脱氢和混合烷烃脱氢项目投入运行,涉及丙烯总产能660多万吨/年,占到中国丙烯总产能的17.5%。有数据显示,预计到2025年底,中国PDH丙烯产能将达1550万吨/年左右,年均复合增速在15%左右,在中国丙烯总产能中的占比将达到25%
由于PDH装置对丙烷纯度要求极高,国内供应量难以满足,高度依赖进口。目前,我国液化丙烷进口大部分来自于美国和中东地区。国内丙烷主要来自炼厂副产,由于我国湿性油田伴生气资源较匮乏,而石油炼制副产液化气硫含量较高,丙烷质量无法满足丙烷脱氢工艺原料要求。进口丙烷的标准参照国际(沙特)标准,丙烷纯度为95%(实际检测可高达98%左右)。因此,在国内建设丙烷脱氢装置必须进口以国外油田伴生气为来源的非炼油厂生产的高纯度液化丙烷。
何燕雨认为,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改写了全球LPG市场增长的轨迹,新冠肺炎疫情蔓延的局势下,全球LPG产业供需与价格均发生变化。值得一提的是,从全球出口端来看,呈现中东出口减少,美国出口递增的态势。随着美国页岩革命推动原油和天然气加工的发展,美国正在领衔LPG供应端逐步将其LPG推向全球市场。而中东LPG供应受到石油直接影响有所减少。
据悉,美国从2011年成为LPG净出口国,到目前美国LPG出口量已经占据市场份额的28%。根据Refinitiv船舶跟踪数据,2018年全年,美国出口了4070万吨LPG。远远领先于阿联酋的1470万吨、卡塔尔的1260万吨、沙特阿拉伯的1200万吨、阿尔及利亚710万吨、以及挪威的650万吨。
最后,何燕雨对LPG与石脑油的价格关系做了剖析。近年来,LPG 在化工领域的应用增多,主要是丙烷脱氢和裂解乙烯对应的需求快速增长;而石脑油主要用作汽油调和组分、乙烯裂解原料、芳烃PX 生产原料和溶剂油原料等,二者需求存在部分重叠。他认为,全球LPG市场供需的平衡使得LPG与石脑油的价格关系相对稳固。(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