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最新资讯  > 行业资讯
陈刚:远期市场将成为未来线上交易的发展趋势 时间:2021-06-21 16:16:13 来源: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 作者:李丹

6月10日,第九届中国天然气产业发展高峰论坛在陕西省西安市召开。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总经理助理陈刚受邀参会,并做题为《天然气线上交易现状及发展趋势》的主旨演讲。陈刚剖析了我国天然气贸易现有格局,并对行业未来趋势做出了研判。

自2019年12月9日,国家石油天然气管网集团有限公司挂牌成立以来,我国天然气行业改革进入了快车道。作为天然气市场化改革的重要产物及有力支撑,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在今年联合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推出了管道气预售交易的新模式。

陈刚指出,管道气预售交易的模式,是中石油为客户提供的一种年度合同内月度用气计划的市场化调节方式,以便客户用市场化的方式解决计划准确度的问题,具有里程碑意义。更重要的是,管道气预售交易以及正在研发的LNG预售交易是远期现货市场的雏形。通过交易形成的远期价格,不但具备价格发现的功能,还会与即将推出的天然气期货互补、联动,有效帮助金融市场贴合实体经济,助推我国天然气市场长足健康发展。因此,天然气远期交易模式将成为未来线上交易的发展趋势。

随着天然气市场化改革的加速,我国天然气储气调峰水平仍然相对较弱、应急保障能力不足的窘境突显,初期成本也相对高企。在此情况下,极端天气更容易成为搅动LNG市场的因素。也正因为如此,冬季气温的不确定性是我国天然气行业所共同面临的挑战。据悉,早在1999年美国就推出了天气指数期货。以制热日指数(HDD)和制冷日指数(CDD)为代表的品种已经成为美国天然气行业预测需求,规避风险的重要工具。

陈刚预判,为助力农业、能源业等实体产业更好更快发展,我国也会推出天气相关的金融衍生品,以降低因极端天气带来的系统性风险。天气衍生品在我国的推广和应用,对天然气的供需预测将有重要参考意义。巧合的是,6月10日,中国气象局正式对外公布,国家气象信息中心和郑州商品交易所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联合开发天气指数期货等天气衍生品。

虽然我国天气衍生品仍处于萌芽期,但对天气预测的尝试却从未停止。据了解,由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深圳市⽓象局、深圳市科创委联合孵化的深圳市赑⽞阁科技有限公司,运用⼤数据分析与模拟,对天气预测的准确率达98%以上。根据该公司5月份的预测,在排除遭遇厄尔尼诺的情况下,今年冬季我国大概率为冷冬。

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是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直接指导下,由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国家级能源交易平台。2015年3月4日在上海自贸区注册成立,2015年7月1日试运行,2016年11月26日正式运行。交易中心由十家股东单位组建:新华社、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油、申能集团、北京燃气、新奥能源、中国燃气、港华燃气、中国华能,注册资本金10亿元,类型为有限责任公司(国内合资)。2020年,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天然气双边交易量达到811.48亿立方米,保持亚洲最大天然气现货交易平台的地位。

本次“2021第九届中国天然气产业发展高峰论坛”由山东卓创资讯股份有限公司主办,会议就宏观经济政策、LNG产业链市场情况和未来走势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和阐述。中国石油大学教授刘毅军、国家管网集团液化天然气接收站管理分公司魏光华、中石油天销西部分公司肉孜买买提、四川省清洁能源汽车产业协会李永昌、准时达能源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曹凯、阳光时代律师事务所陈新松、江苏嘉盛燃气有限公司冯宪高、山东卓创资讯股份有限公司国建等业内专家参会,并就相关议题分享真知灼见。


图源 | 李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