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北半球气温升高
全球能源价格再次出现波动
欧美天然气价格上涨
中国进口现货液化天然气(LNG)
到岸价格也出现两波上涨
近年来,在全球绿色低碳、能源转型的大背景下,LNG作为兼具清洁、稳定、安全特征的化石能源,实现供需两旺,获得多数国家政府和能源巨头的青睐。国际顶级投资机构高盛集团本月发布的最新报告预测,到2029年,全球对LNG的投资预计将增长50%以上,到2030年全球LNG供应量将激增80%。
在未来“漫长”的转型过程中,LNG作为过渡能源或将代替石油,掌握新能源格局的话语权。
高盛认为未来五年LNG供应量之所以有强劲增长,主要源于卡塔尔和北美的新建项目。数据显示,美国2023年出口9120万吨LNG,首次成为全球最大的LNG出口国,澳大利亚紧随其后,排名第三的是卡塔尔。
据了解,美国今年有两个重要的新LNG项目投产,如果满负荷运转,这两个项目将会给美国每年增加3800万吨LNG产量。
卡塔尔则拥有全球最大的天然气田的一半——北方气田(另一半南帕尔斯气田属于伊朗),其扩产后LNG年产量到2030年将比现在的7700万吨增加约84%。
LNG的供应版图除了大国,还有“巨头”。
2020年受疫情影响,油气巨头加速启动绿色低碳转型,而随着近两年油价回升至高位,大部分企业对业务转型的态度又发生了变化。道达尔选择了LNG这种“绿色化石能源”,其转型战略的两大支柱之一便是LNG。2023年道达尔净利润231.76亿美元,同比下降36%。但值得注意的是,该公司LNG业务去年却盈利大幅增长,在一定程度上抵消炼油利润下降和欧洲化学品需求疲软的负面影响。
同样受益于LNG业务的油气巨头还有壳牌。壳牌在冬季前抓住了需求,去年第四季度LNG业务的利润高达24亿美元,约占总利润的近三分之一。
中东油气巨头沙特阿美和阿联酋阿布扎比国家石油公司(ADNOC)去年起开始热衷于投资LNG项目,并扩张LNG版图至全球。2023年9月,沙特阿美宣布斥资5亿美元收购美国资产管理公司EIG旗下液化天然气企业MidOcean Energy的少数股份,首次进军全球LNG市场;ADNOC则于近日宣布,鲁韦斯液化天然气(LNG)项目已作出最终投资决策,并签署了价值55亿美元的EPC(工程、采购和施工)合同。
除了供应端,另一方掌握“话语权”的自然是需求端。2022年起,中国超越日本成为全球最大的LNG进口国。油气巨头壳牌在2024年度液化天然气(LNG)展望报告中预测,到2040年,全球LNG需求预计将增长50%以上。中国、南亚及东南亚国家的强劲需求是背后的主要驱动力。
报告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再次超越日本,成为全球最大的LNG进口国。据分析机构ICIS和Rystad的预测,2024年中国LNG进口量将从2023年的7000万吨反弹至8000万吨,超过2021年创纪录的7879万吨。
壳牌能源执行副总裁Steve Hill表示,中国将主导全球LNG的需求增长。他对行业分析师称,中国是该公司目前最为看好的市场,原因之一是大量天然气新基础设施陆续投入使用。
IEA的数据也显示,在过去5年签署的所有LNG购销协议中,中国占据了30%。按照目前的趋势,到2030年,中国在LNG有效合约中的份额将从2021年的12%翻番至25%左右。
2023年3月,中国从道达尔首次以人民币结算购买了LNG,这一举措意义重大,标志着我国在油气贸易领域的跨境人民币结算交易探索迈出实质性一步。长远来看,随着中国在全球LNG市场的影响力日益增加,以人民币结算的LNG采购可能会更加普及。
此外,继2022年俄罗斯对欧洲管道气出口大幅下滑后,LNG在欧洲能源安全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壳牌2024年度液化天然气(LNG)展望报告认为,欧洲迄今已签署的LNG长协合同仍无法填补本十年剩余时间的供需缺口。天然气市场依然相当脆弱,欧洲将继续与亚洲“争气”。
近年,中国石化、中国石油分别与卡塔尔国家能源公司签署为期27年的LNG长期购销协议。这也是“LNG行业历史上最长供应协议”。
由于运输方式的优化与便捷,相比管道气,LNG更加具有全球贸易的属性,影响LNG供需和价格的因素复杂多变。过去几年中,全球能源危机、新冠疫情、通货膨胀以及航运紧张等诸多因素叠加,让我们共同见证了LNG跌宕起伏的供需关系和价格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