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3日,海关总署全球贸易监测分析中心和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联合发布的中国原油综合进口到岸价格指数显示8月4日-10日,中国原油综合进口到岸价格指数为115.65点,周环比下跌2.02%,同比下跌17.50%。
美国能源信息署(EIA)最新发布的库存数据显示,截至8月1日当周,美国商业原油库存减少302.9万桶,至4.2366亿桶,较五年同期平均水平低约3%;NYMEX的WTI原油期货交付地-俄克拉荷马州库欣地区的原油库存增加45.3万桶,至2300.6万桶。
本周国际油价整体承压震荡,截至8月8日收盘,Brent原油期货价格环比下跌4.42%,至66.59美元/桶;WTI原油期货价格环比下跌5.12%,至63.88美元/桶。上海期货交易所原油期货价格环比下跌1.53%,至496.4元/吨。市场情绪在供应端压力与需求端支撑之间摇摆。虽然部分需求面信号带来支撑,但供应过剩的预期仍在压制市场上行空间。
供应方面,OPEC+继续执行既定减产政策,但部分成员国实际产量回升,显示减产执行力度存在松动迹象。与此同时,美国原油产量维持高位,出口保持增长,对全球原油市场形成一定的供应压力。俄罗斯方面,原油出口延续稳定态势,叠加中东部分产油国发货量增加,使得市场供给格局偏宽松。整体来看,供应端的宽松预期依然是制约油价的重要因素。
需求方面,亚洲市场表现出一定韧性,中东地区高硫原油需求始终旺盛,支撑了区域价格。同时,亚洲炼厂维持较高的开工率,带动实际原油需求维持稳定。但美国市场的成品油消费恢复不及预期,库存数据反映汽油需求疲软,限制了需求端的整体向好空间。总体来看,需求端虽有局部亮点,但对油价的整体支撑有限。
地缘政治方面,美国与俄罗斯举行高层会谈,就乌克兰局势交换意见,但未取得实质性进展。与此同时,中东地区局势依然复杂,个别热点问题虽未引发大规模冲突,但潜在风险仍为市场带来一定的安全溢价支撑。
综合来看,短期油价或继续维持震荡格局,供应端的宽松压力与局部需求支撑将共同作用市场走向。若供应端持续松动而需求端未能显著改善,油价仍有下探空间。若地缘风险升级或亚洲需求进一步回暖,油价可能获得一定反弹动力。
截至8月5日当周,机构投资者持有ICE的Brent原油期货和期权的净多头头寸为240977手,较上周下跌7.80%;持有NYMEX的WTI原油期货和期权的净多头头寸为78826手,较上周下跌10.26%;机构投资者持有期货与期权净多头头寸大幅减少,表明机构投资者对未来油价走势信心不足。
现货市场,8月8日,迪拜原油价格68.43美元/桶,周环比下跌7.09%;阿曼原油价格68.59美元/桶,周环比下跌6.92%。
由于贸易流程原因,我国原油进口到岸价格往往比国际市场期货价格和现货价格滞后。近期国际油价波动的影响,将在后期原油进口到岸价格中逐渐显现。
中国原油综合进口到岸价格指数编制由海关总署全球贸易监测分析中心和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合作完成,于2019年12月18日以价格形式首次面世,自2020年9月23日起调整为以指数形式发布,以2018年第一日历周为基期(当周中国原油综合进口到岸价格为3114元/吨,价格指数为100)综合反映上一周我国原油进口到岸的价格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