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最新资讯  > 行业资讯
专家观点 | 未来中国天然气产业发展的关键问题 时间:2025-08-18 10:47:57 来源:石油商报 作者:陆如泉 段兆芳 樊慧

天然气是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重要能源,其产业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策和发展战略、资源供给能力和价格水平。为实现天然气产业高质量发展,一方面需要国家在政策层面加强引导,另一方面需要行业持续加大投入,增加供给,稳定供气价格,确保足量、经济和稳定的天然气供应。

加强政策引导,进一步明确天然气发展定位。建议最大化发挥天然气在中国碳达峰碳中和进程中的作用,进一步明确天然气在这一进程中的角色定位。在碳达峰阶段,优先保障民生、调峰发电以及难以电气化的工业和交通等领域用气;在碳中和阶段,规模推进天然气与新能源深度融合发展,推进“天然气+碳捕集存储”在电力、工业等领域的规模化应用,形成集中式低碳利用模式。

持续完善内外融通的天然气供应体系。继续加大国内天然气勘探开发支持力度,支持新区、新领域风险勘探;建立国家级科研平台,构建企业、高校优势互补的合作机制,加大在勘探开发理论、技术和装备等领域的联合技术攻关。构建稳定多元、有弹性、有韧性的进口天然气供应体系,进一步优化进口资源池配置;鼓励国内企业积极参与全球天然气上游勘探开发及LNG液化项目的投资与运营,建设海外天然气和LNG供应基地,形成具有灵活性的海外天然气资源供应体系。

完善天然气储备体系,提升应急保供能力。一是完善制度体系。研究制定出台天然气储备专项法律法规,明确各方天然气储备能力建设责任与储备义务,增强目标约束力。完善天然气应急保供管理办法,明确应急主体责任、应急储备资源、储备动用机制等。二是做好产能储备和替代储备。做好气田应急增产能力摸排与应急预案,在用户端合理布局煤炭等备用燃料和原料装置,形成多能共保的应急体系。三是加大商业储备库政策支持,完善储气调峰服务价格传导机制。四是加大力度部署天然气战略储备。

推动天然气与新能源协同发展。推动天然气在发电领域与新能源融合发展。在中国西部等风光资源富集地区,推动“天然气+风、光、水、储能”等大型能源基地建设,实现平稳电力外输。在城市及工业园区,推动“天然气+风、光、生物质、储能”分布式利用,形成集供电、供气、供热、供冷于一体的综合智能化能源供应。利用油气公司在资源、技术、工程服务等方面的优势,推动“天然气+地热”融合利用。推动天然气与碳捕集利用与封存产业链融合发展,探索利用枯竭天然气田实现二氧化碳地质封存以及“天然气发电+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的示范应用等。建议油气公司加快新能源开发及就近消纳,替代传统油气生产用能,实现由传统油气供应商向综合能源供应商的转型。

进一步深化能源市场化改革。进一步深化油气体制改革,激发上游勘探开发活力,完善基础设施第三方公平准入配套政策,稳步推进天然气价格改革,强化多元供气主体下的保供机制建设,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高效规范的天然气市场体系。深化电力市场化改革,以市场机制促进气电等灵活性电源建设,营造有利于清洁低碳灵活性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政策环境,保障电力供应安全。加大对重型燃机科技攻关的支持力度,形成自主完整的重型燃气轮机产业体系。 (本文作者:陆如泉 段兆芳 樊慧;作者单位:中国石油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