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公司新闻
一线争鸣!成品油市场扩大将带来这些机遇和挑战 时间:2019-09-14 16:48:15 来源: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 作者:曹恩惠

微信图片_20190914164657.jpg

国务院办公厅8月27日印发《关于加快发展流通促进商业消费的意见》(下称《意见》)后,有关我国成品油市场的讨论热闹非凡。

该《意见》第十七条(下称“第十七条”)指出——

扩大成品油市场准入。取消石油成品油批发仓储经营资格审批,将成品油零售经营资格审批下放至地市级人民政府,加强成品油流通事中事后监管,强化安全保障措施落实。乡镇以下具备条件的地区建设加油站、加气站、充电站等可使用存量集体建设用地,扩大成品油市场消费。(发展改革委、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商务部、应急部、海关总署、市场监管总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第十七条”产生的影响可总结为两点:第一,成品油批发资质审批取消后,成品油批发企业准入门槛降低,市场参与度增加;第二,成品油零售经营审批资质下发至地市级人民政府,成品油终端消费市场活跃度提升。

但同时,“第十七条”也将引发一系列问题,值得深思:中国《成品油市场管理办法》未来是否会修订?市场主体放开后,监管该如何跟进?成品油消费税收环节是否可以考虑后置?中国成品油出口配额政策是否改变?零售价格是否放开?是否考虑推出成品油期货及金融衍生品?如何看待外资企业参与中国成品油市场?······

9月10日,围绕《意见》“第十七条”及上述衍生问题,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邀请数位石油央企、民企和行业协会代表,以“成品油市场面临的机遇和机会”为主题,共话成品油市场扩大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问题】中国《成品油市场管理办法》未来是否会修订?

中国《成品油市场管理办法》于2006年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讨论通过,2015年修订。本次《意见》“第十七条”指出取消石油成品油批发仓储经营资格审批,意味着我国成品油市场的主体更加多元化,现有的《成品油市场管理办法》则需与时俱进。那么,针对未来可能出现的《成品油市场管理办法》修订,行业协会人士、一线石油公司会关注哪些方面呢?

【观点】上海石油产品贸易行业协会 吴君:《成品油市场管理办法》于2006年通过,尽管之后有所修订,但这份条例诞生时我国成品油市场处于短缺状态。而发展至今,我国成品油市场供需关系发生转换,市场过剩。因此,需要修订《成品油市场管理办法》以适合新的市场环境。此外,石油成品油批发仓储经营资格审批取消后,并不意味不管,而是换一种方式管理,《成品油市场管理办法》的修订是必然的,问题就在于如何修订。

东明石化上海贸易公司 宋志红:目前国家政府部门改革步伐大步向前,政府管理较过去有了很大的改观。比如,注册公司时政府部门可进行联合办公、联合审批,大大提高了办事效率。那么《成品油市场管理办法》未来修订时在审批方面是否可以考虑借鉴这种联合办公、联合审批的经验,而不是眼下这样层层递交、审批,并且受到名额限制。

宁波大榭中油高速石油有限公司 周建农:《意见》“第十七条”提出,“乡镇以下具备条件的地区建设加油站、加气站、充电站等可使用存量集体建设用地”。我们比较关心的是我国乡镇以下的集体土地若未来用于加油站建设时,该土地是可以出租使用还是需要土地证,这个可能需要在之后《成品油市场管理办法》的修订中予以明确。这就是希望在成品油市场扩大后,国土规划的配套细则能否及时跟上。

【问题】《意见》“第十七条”出台后,成品油市场主体呈现多元化,那么监管力度该如何跟进?

据统计,我国具有成品油批发资质的企业共2953家,具有成品油零售资质的企业共4095家。国内成品油市场批发经营资格审核取消、零售经营资格审批下放后,成品油市场主体预计将大量增加,甚至可能引发行业新一轮的洗牌。相应地,政府监管力度需要跟进。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则可为上下游的贸易商提供一个公开、公正、公平的国家级交易平台,在严控风险的前提下,充分激发、释放成品油交易的市场活力。

【观点】某大型石化企业内部人士:《意见》“第十七条”提出后,必须配套监管细则。现在的成品油市场实际上已经有大批贸易商存在,上述条例实施后,有可能对现有的贸易商进行洗牌,形成新的贸易链。与此同时,一些内部加油站今后是否可以转变合法,向社会开放。以上海市为例,我们统计全市约有100个内部加油点。这些内部加油点因油品质量、油品来源不一,导致管理参差不齐。因此,针对这类加油站,政府势必要出台政策进行规范。

中海油销售上海公司零售管理部 曾令志:主体增多后,对我们成品油零售市场形成冲击。如果市场管理不严的话,就会出现不规范的现象。对此,我们同样关注政策放开后,相应的监管配套政策能否跟进,比如环保、安监环节。

上海石油产品贸易行业协会 张文轩:国内成品油市场批发经营资质审核取消、零售经营资格审批下放后,市场不能乱、主体不能乱。政府要针对批发、零售、仓储等环节设立严格标准,严格执行。比如,仓储要专业、有信誉,不能做经营;仓储要有规模,特别是沿江沿海地区。对此,交易中心可以发挥作用,从上到下将市场主体吸收进来,促进形成一个公开透明的交易环境。

【问题】成品油消费税收环节是否可以考虑后置?

随着成品油市场的不断发展,成品油消费税的改革也势在必行。《意见》“第十七条”提出将成品油零售经营资格审批下放至地市级人民政府后,进一步可以考虑现阶段成品油消费税征收环节由炼厂环节向加油站环节后置,并交由地方政府监管,可以有效管理现阶段炼厂环节征收产生的逃票、变票行为。那么,成品油税收环节还需做出哪些改进?

【观点】东明石化上海贸易公司 宋志红:目前税收政策仍是我国成品油市场中的重要关注点。无论是批发还是零售企业,现行成品油消费税制度在实施中存在的问题都容易造成成品油产业链各环节出现一些不正常的运作现象。我们建议可以将税收环节前移或者后置,即从原油环节开始征收,或者从终端消费征收。中间环节征收,则不好把控。

上海石油产品贸易行业协会 吴君:在税收环节,我认为未来要加强中央和地方的共享。数据显示,目前中国油价在世界范围内属于中间水平,成品油税收征收存在合理性。由于我国地方征管成品油的税收基本都上缴至中央,可能缺乏一定的积极性。而借鉴美国经验,其成品油税收分为销售税和消费税。这其中,销售税按一定比例由州政府获得,这就大大增强了地方政府征管的积极性。

【问题】中国成品油出口配额政策是否应该发生改变?

近些年来,进口原油使用资质的放开,使得民营炼化企业得以快速发展,大炼化时代已启,由此引发炼油行业出现产品结构性过剩,国内成品油市场供需关系转换。因此,行业对于成品油出口配额的需求日益强烈。

【观点】东明石化上海贸易公司 宋志红:作为地方炼油企业,我们迫切希望成品油出口配额政策予以放开。国内市场目前或出于刺激消费的考虑,对成品油出口有一定的限制,但我们认为成品油出口配额政策的放开可以成为国内成品油市场的平衡器。

某大型石化企业内部人士:中国成品油出口配额政策应该放开,但需要适当放开。目前的出口配额政策仍是以定向为主,不同于以前的是,限制的出口配额量在不断增大,且结构在发生变化。眼下的出口配额主体虽然仍以“三大油”为主导,但出口配额政策如果一下子放开,国内成品油市场是否会面临资源流失等可能会出现的问题。

宁波大榭中油高速石油有限公司 周建农:中国成品油出口配额政策一定要发生改变。目前,国内成品油市场实际上处于过剩状态,如何处理过剩的成品油,则需要通过一般贸易企业向全世界出口。因此我认为出口配额政策应该全面放开,但需要注意能源安全问题。

【问题】中国成品油零售价格是否应该开放?

目前,中国成品油价格处于政府指导管理阶段,尚未完全实现市场化运行。然而,随着《意见》“第十七条”的提出,成品油市场主体多元化的趋势不可逆转,市场在价格中所起的作用愈发显著。不过,成品油价格市场化后,也有可能引发恶意竞争。因此,价格是否放开,如何放开,值得深思。

【观点】某大型石化企业内部人士:《意见》“第十七条”的提出,对国内成品油零售市场竞争的影响很大。目前全国成品油零售市场竞争十分激烈,“价格战”蔓延,而如此价格恶意竞争对后续政策的制定并无益处。零售价格放开,定价实现市场化后,配套的监管政策必须跟进。

中海油销售上海公司零售管理部 曾令志:审批权的下方,将会吸引更多主体进入市场零售端,成品油零售市场的冲击很大。零售端的放开,包括价格层面,使得零售端更加市场化,但同样也需要监管力度的跟进。倘若零售价格开放,后续竞争激烈,导致成品油零售价差变窄,有可能会出现亏本现象。从我们自身的消纳来看,我们希望零售端放开。但同时我们希望市场开放后,能达到价格更加透明化、投资成本下降的效果。 

【问题】随着成品油市场的发展,是否可以推出成品油期货及金融衍生品?

我国是成品油消费大国。在目前的定价机制下,我国成品油的价格与国际原油价格有控制地间接接轨,即国际原油价格变动是影响我国成品油价格变动的主要因素。但频繁变动的国际油价无疑会为实体经济带来较大的风险,而期货具有风险对冲功能,因此近些年来业内关于推出中国成品油期货的呼声越来越高。

【观点】某大型石化企业内部人士:为了提升国际原油市场的话语权,我国推出了原油期货。这个方式今后是否可以适用于我国成品油尤其是汽、柴油产品,是值得推动的。目前我们长期参照新加坡离岸价格,这一价格包含升贴水等因素,比较复杂。而对于我们这样庞大的消费市场,通过期货工具对冲风险并形成自己的价格体系更有意义。

宁波大榭中油高速石油有限公司 周建农:我们很有必要推出成品油期货及金融衍生品。目前我们成品油市场的消费量远超过新加坡,而且上海作为国际金融中心,是有人才、有条件推出成品油期货,来形成我们自己的声音。

中海油销售上海公司零售管理部 曾令志:我们也十分关注期货交易的推出。随着我国成品油贸易量不断增多,期货等金融衍生品的推出可以平抑市场价格波动,增强企业抗风险能力。尤其是对于成品油市场的后来者而言,有一定的好处。所以我们希望交易中心能够参与、尽快搭建这样的交易平台。

华泰期货上海分公司 朱希:据我们的了解,国内成品油贸易商对于成品油期货套期保值的需求比较大。随着《意见》“第十七条”提出扩大成品油市场准入,预示着未来将会有大量的资本涌入这一市场。新的玩家、新的资本出现,需要我们针对当下成品油定价机制进行新的考虑。对于成品油期货的推出,我提出几点建议——第一,进行品牌限定,如某些期货产品推出时可以事先限定参与者,避免一些不规范的企业介入,由此形成具有公信力的价格,产生示范效应;第二,交易中心需要充分发挥检验、鉴定参与者品牌、资质的作用;第三,期货交易与现货形成闭环,通过指定一些交割库,进行现货交割。 

【问题】如何看待外资企业参与中国成品油市场?

近些年来,中国成品油市场不断向外资开放。2018年6月份,国家发改委、商务部联合发布了《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18年版)》,正式取消同一外国投资者设立超过30家分店、销售来自多个供应商的不同种类和品牌成品油的连锁加油站建设、经营须由中方控股的限制,这意味着我国成品油终端市场将全面向外资放开。此次《意见》“第十七条”中“取消了石油成品油批发仓储经营资格审批”,表明原先批发申请条件中的“申请主体应具有中国企业法人资格”的这一限制条件取消,外资石油企业可以独资身份进入中国市场。那么,外资企业参与中国成品油市场是“平衡剂”还是“狼来了”?

【观点】东明石化上海贸易公司 宋志红: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中国成品油市场对外资已经放开,这是一个趋势。

上海石油产品贸易行业协会 吴君:我个人觉得中国成品油市场开放有必要。目前中国成品油市场中,“三大油”尤其是中石油、中石化与其他市场主体的实力差距悬殊,以埃克森美孚为代表的外资企业进入中国市场后,可以形成与中石油、中石化竞争的平衡。但需注意的是,这种平衡还是以中国企业为主导的平衡,不影响能源安全。新的力量进入打破目前的市场状态后,民营企业才能有机会。

上海石油产品贸易行业协会 张文轩:中国成品油市场在对外资开放的同时,也需要注意对国内企业有一定的政策扶持。

宁波大榭中油高速石油有限公司 周建农:我个人谨慎看待外资进入中国成品油零售市场。第一,成品油的零售没有技术含量,又可以解决大量就业,国内完全有能力自己做,外资没必要进来。第二,加油站涉及安全问题,特别是恐怖活动,对外资开放后,这些问题很难避免。

9月22日,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将举办第四期陆家嘴“能源+金融”讲坛,以政策门槛放宽背景下,成品油市场面临的新机遇、新挑战、新形势”为主题,紧跟最新政策,力邀能源界与金融界权威专家,汇聚一堂,为行业发展把脉,共话我国成品油市场的新机遇、新挑战、新趋势。